首页 | 社务动态 | 九三简介 | 思想建设 | 组织建设 | 参政议政 | 社会服务 | 社员风采 | 九三重要讲话 | 留言板
   
  [社员风采]在非洲的700多个日夜──记九三社员薛现中和他的队友  
   
   
 
 
     
 

   (注:本文转载自滕州在线,薛现中系滕州市九三学社社员)

   2005年8月24日,对我市中心人民医院的领导与职工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就是这一天,在圆满完成了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坦桑尼亚塔宝拉省省立医院这一特殊使命后,我市中心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薛现中和他的队友李峰、郑玉胜、苏文华回到了他们日夜思念的祖国。两年的时间,滕州医疗队员们带着对非洲人民的深厚情谊,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拯救了无数非洲朋友的生命,同时他们以高超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得到了坦桑尼亚人民的高度赞扬、尊重。    塔宝拉来了中国医生   2002年年初,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在市中心人民医院内部传递着:省卫生厅将从我院选拔几名医生援助坦桑尼亚。   省卫生厅的选拔相当严格,因为医疗队毕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除了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下,业务要精外,还要求各地医院推荐上来的外派医生思想素质好、觉悟高。经过在济南为期一年的英语培训,以及一次次的筛选,最终确定了一支由25人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援助坦桑尼亚第18批医疗队,其中就有我市中心人民医院的薛现中、李峰、郑玉胜、苏文华4位医生。   2003年8月5日,这支医疗队在北京登机。坐在机舱里,薛现中四人心绪万千,虽然飞机很快就要飞到他们自幼就感到神秘的非洲,但这一次毕竟是他们生平第一次离开祖国,并且与家人这一分别就是两年整,一种既眷恋又激动、自豪还有点担心的心情久久地回荡在他们胸中。整个航程约24小时,或许是太兴奋了,他们竟然没有丝毫困意。   医疗队是在2003年“非典”刚刚过后,前往坦桑尼亚的。非洲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是一个炎热又干旱的地方,8月初老家山东还是近40℃的高温天气,但到了塔宝拉才发现温度只有十几度,非常凉爽。   滕州的四名队员被分到了塔宝拉省省立医院。坦桑尼亚在非洲的东部,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几个国家之一,而塔宝拉又是坦  桑尼亚最穷的省份。薛现中、李峰、郑玉胜、苏文华几人在塔宝拉省省立医院工作,生活条件是中国援坦医疗队中最差的一个,物质匮乏,水源不足且水质很差,一年到头水都是混混沌沌、泛着黄色。虽然出发前他们已做好了各种吃苦的思想准备,但塔宝拉的环境与国内的反差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这里是艾滋病和疟疾的高发区,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HIV阳性的病人。两年中滕州医疗队员每人不下十次感染过疟疾,疟疾俗称打摆子,在非洲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能致人于死地的疾病。   由于坦桑尼亚是半年雨季、半年旱季,没有冬天,因此集市上一年到头只有洋葱、土豆、西红柿、胡萝卜等几种少得可怜的蔬菜。利用休息时间大家在驻地开辟出一块菜地,种上了从国内带来的芸豆、茄子、冬瓜、豆角等蔬菜的种子。种地于是成了业余时间里大家的一大乐趣,蔬菜成熟时,极大改善了大家的生活,也振奋了他们的精神。塔宝拉省在坦桑尼亚西北地区,驻地不能上网,大家唯一的娱乐,是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 

 

 

 

 

 

 

 

 

工作着是快乐的   来到塔宝省仅十来天时间,薛现中、李峰、郑玉胜、苏文华就正式开始工作了。由于语言不通,风俗习惯差异很大,尽管有助手兼翻译,   真正让他们感到压力巨大的是坦桑尼亚在医疗上的落后。以他们所在的塔宝拉省立医院为例,一个有着300多张床位的省立医院,竟然只有20来个医生。医院没有设立病理科,基本的检测设备不齐全,心电图测试仪和B超机都是他们从国内带来的。手术室条件简陋得让他们目瞪口呆,外科大夫李峰在做第一次手术时竟意外地发现没有消毒纱布。因而很多时候他们在做疾病诊断和手术时也只能凭自己的临床经验。 

 

 

中国医生的到来给医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精湛的医术和耐心周到的态度,让坦籍医生深深折服并发自内心地敬重。在他们手把手地帮扶下,坦籍医生渐渐地也能独立完成一些小手术,但难度大的手术还得中国医生亲自做。   来医院找中国医生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不少病人都是步行几十里路过来的。看病时,他们自觉排起长队,绝没有走后门加塞之不良风气。   非洲人民虽然贫困,但却是一个非常单纯、善良、信任程度很高的民族,这一点给薛现中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深深感染了他们。用薛现中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能让人变得单纯的民族。为此,他们也设身处地地体谅着这些非洲人民,二话不说,主动加起了班,尽可能地帮助病人。有时夜里刚刚睡下,又被叫醒了,因为医院又来了急诊病人,坦籍医生处理不了,只好用车来拉中国医生。 

 

 

 

 

女队员苏文华    

 

苏文华是滕州队员中唯一的女医生。在采访她时,记者说,苏文华,你知道吗,你在坦桑尼亚创造了两个第一,她笑了。一个第一,苏文华的母亲苗可兰曾于1970至1970年赴坦桑尼亚塔宝拉省立医院援助,当时苏文华只有一岁多;第二个第一,这次她是和丈夫郑玉胜同赴塔宝拉省立医院援非。   当初报名时,母亲虽有点舍不得,但还是积极支持了她的选择。苗可兰并没有向她过多渲染坦桑尼亚的艰苦环境,只是让她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塔宝拉,苏文华接诊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子宫快破裂的孕妇,当时孕妇已处于休克状态,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子宫破裂在国内很少见,但在非洲却是一种常见病。非洲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因此把生育功能看得很重。为了保住病人的生育功能,苏文华生平第一次做起了子宫缝合手术。手术做了两个多小时,非常成功,病人恢复得也很快,仅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能拆线出院了。苏文华查房时,病人不时用感激的眼光望着她。这次手术的成功,给了苏文华莫大的鼓舞。在她援非期间,她治愈了几十例子宫破裂的病例,门诊病例3200余人次,各类手术420余例,B超1700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百余例,处理疑难病例330余例,夜间急症出诊百余次。苏文华的出现,成了众多非洲妇女的福星。    

 

 

 

骄人的业绩与荣誉    

 

两年的援非生涯中,滕州队员创下了累累业绩。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新项目及大型手术,填补了当地医院的一些医疗空白,为中国医疗队赢得了良好声誉,树立了威信。   坦桑尼亚疟疾、伤寒等热带病横行,在中国临床工作中很少遇见,   四人中,薛现中年龄最长,他也自觉担当起了兄长的角色。自己每天除了出诊外,每周还抽出两天的时间去病房查房,同时兼做B超及心电图,工作非常繁忙,有时下班后尚有病人没有看完,他就让其他大夫先走,自己看完病人后再回宿舍。他后来又协助kitete医院开设了糖尿病门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病人前来就诊。两年来,共诊治门诊病人约8000余人次,糖尿病人800余人次,查房1500人次,重点查房及抢救病人120人次,各种穿刺34人次,做心电图900人次。除了立足于基层为当地人民服务外,薛现中还担负着塔宝拉省上层官员的保健医师职务,经常到塔宝拉省省长家及西北军区将军家随诊做高血压的诊断,并免费给他们做心电图及测血糖,送给他们中国药品,调整药物剂量并指导他们正确、合理饮食,成了省长及当地官员家的常客和好朋友 。 

 

 

李峰负责整个外科的门诊、急诊、查房和手术工作。在手术条件极差、手术用药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他创造性地开展了胃大部切除术、巨大脾脏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等许多高难度手术,两年共完成大小手术400余台,均获成功。他过硬的医疗技术,获得坦桑尼亚上层官员、医护人员以及当地人民的一致称赞。   郑玉胜是一名眼科医生,针对非洲病人的发病特点,他积极开展了显微手术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两年间,共完成各种手术1000余例,诊治好病人6000余人,获得了当地人民的认可和赞誉。   援非两年中,虽然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和亲人,但维护国家的形象对他们每人而言都是最重要的。2004年6月,医院的胡士兰书记陪同省卫生厅的领导专程来塔宝拉看望他们时,四人百感交集,一时间,眼泪都流了出来。   医疗队要回国了,塔宝拉省的卫生厅厅长极力挽留他们。在欢送会上他激动地说,你们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中国医生,由于你们的出色工作,使中坦友谊更加深厚了……   苏文华的一段话很能代表滕州四名队员的共同心声:两年的抛家舍业,我们虽然失去了许多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东西,但我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援外医疗生涯磨炼了意志,涤荡了灵魂,升华了思想境界,我们既没辱没“白衣天使”称呼,更不愧对国家赋予我们的“民间大使”的重托 

 

 

 

 

    

2005年9月2日,市中心人民医院花团锦簇,笑语飞扬。该院援助坦桑尼亚的医疗队员薛现中、李峰、苏文华、郑玉胜光荣归来,受到市领导杨家旭、刘希运、刘玉荣和全院1200余名医务人员的热烈欢迎。